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8-01-23 08:35:12 |
研报栏目: 期货研究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尹丹,蔡劭立 |
研报出处: 中信期货 | 研报页数: 7 页 | 推荐评级: 无 |
研报大小: 807 KB | 分享者: sug****103 | 我要报错 |
本期摘要:
1月18日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4季度的经济数据,从全年来看,2017年GDP同比增长6.9%,结束了6年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高于6.5%的增长目标。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201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2017年全年CPI同比上涨1.6%,也处于全年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之内。2017年社会融资增速恰好等于12%的政策目标,而M2增速为8.2%,不及12%的政府目标。总的来看,2017年经济平稳收官,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基础愈发稳固,而货币政策较预期更紧,通胀控制稳定,社会融资增速逐渐取代M2增速成为政府调控的目标。
分行业来看,2017年全年第三产业增速和对GDP贡献率继续增长,第二产业有所回落,第一产业增速有所回升,显示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提升,经济转型卓有成效,而国家的惠农政策对农业的扶持效果明显,工业则是收到政策去产能政策影响。从12月的数据来看,12月三线城市房价环比回升,以及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的回升显示地产有回温的迹象,但还需要区分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还是部分城市调控政策"松绑"的影响。此外,12月工业增加值的回升,以及制造业投资的回升为新一轮补库存来临提供更多依据,对商品价格的利好值得关注,但考虑到春节错位的影响,预计将在3月的经济数据上才得以体现。
经济平稳收官
2017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持平于6.8%,GDP平减指数略降至4%,经济平稳收官。从需求端来看,四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下滑至4.1%(前期为4.5%,下同),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下滑至2.2%(2.3%),但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增长至0.6%(0.2%)。从生产端来看,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分别为0.3%(0.3%)、2.4%(2.5%)、4.1%(4%)。
新一轮补库存论据更充分
2017年12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6.2%(6.1%),受到诸如"2+26"个城市冬季环保限产等环保计划的严格落实和执行,工业去库存阶段迅速完成,库存水平重新回升,同时工业为春节备货也对库存有所支撑。12月以来高频数据6大沿海城市发电耗煤量同比增速的回升部分验证了这一点(也有气温因素在内)。最新12月的制造业投资数据和工业增加数据的回升为新一轮补库存周期提供更多的依据,可以观察12月工业企业库存和1月PMI库存分项来进一步验证,但考虑到春节错位因素的影响,再往后需要到3月才能继续得到宏观数据验证。
12月主要工业品产量大部分承压,显示政府环保政策的落实力度:上游的焦炭、发电量、乙烯的同比产量增速依次为-7.8%(-11%)、6.9%(3.2%)、4.98%(6.54%)。中游的粗钢、钢材、十种有色金属、水泥、原油加工量依次为-0.25%(-0.21%)、-8.28%(-8.97%)、--0.21%(-5.8%)、-4.18%(3.28%)、2.69%(7.99%)。下游的汽车、集成电路、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依次为2.4%(3.5%)、7.1%(8.8%)、-12.4%(-15.5%)、-15.7%(-33.7%)。总的看,上游原材料产量增速有所回升,中游产量继续收缩但有色金属产量增速回升,下游产成品增速普遍放缓。
制造业投资回升,地产有回温迹象
2017年1-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长7.2%(7.2%)。制造业投资回升抵消了地产和基建的下行拖累。此外,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城市"松绑"地产政策,以及目前全国的地产低库存在逻辑上对后续地产投资有所支撑,但毕竟强监管政策和地产调控政策延续,12月地产销售额的回升到底是季节性还是趋势性的回升,还需更多数据验证。总的来看,在制造业开启新一轮补库存,地产投资可能回升的预期下,但基建投资收到地方政府举债监管和经济数据挤水分的拖累,预计2018年整体投资增速稳定。
1-12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录得7.5%(7.8%)。但同时我们注意到,12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13.7%(12.7%),以及12月三线城市房价环比上涨等数据显示12月地产有回温的迹象,结合近期部分城市"松绑"地产政策以及当前地产的低库存水平,和政府对于土地供应的持续投放,1-12月开发商本年购置土地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录得15.8%(16.3%),均对后续地产投资提供一定支撑。但毕竟当前政府强监管政策和地产调控政策仍在延续,12月地产销售额的回升到底是季节性还是趋势性的回升,还需更多数据验证。
1-12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4.93%(15.83%),基建投资暂时企稳。1-12月基建的三大板块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分别为0.8%(1.1%)、21.2%(22.5%)、14.8%(15.6%)。近期政府强监管趋势不改,1月18日,中国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严禁险企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要求担保。地方政府不得向险企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融资平台作为融资主体的,应主动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2015年1月1日起其新增债务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多个省份争相给经济数据挤水分的影响下,后续基建投资将继续承压。
汽车拖累消费
2017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为9.4%(10.2%),整体消费收到地产和汽车拖累有所承压。分类型来看,12月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0.1%(10%)、9.3%(10.2%)。12月房地产相关消费和汽车消费当月同比分别增长0.7%(2.7%)、2.2%(4.2%)。网上商品和服务累计同比增速为32.2%(32.4%)。从限额以上消费分类来看,基本消费类中,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速分别为5.4%(7.9%)、9.7%(9.5%),可选消费中,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的增速分别为0.4%(4.4%)、2.2%(4.2%)、12.5%(11.9%)、8.7%(8.4%)。
制造业投资回升,地产有回温迹象
2017年1-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长7.2%(7.2%)。制造业投资回升抵消了地产和基建的下行拖累。此外,民间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部分城市"松绑"地产政策,以及目前全国的地产低库存在逻辑上对后续地产投资有所支撑,但毕竟强监管政策和地产调控政策延续,12月地产销售额的回升到底是季节性还是趋势性的回升,还需更多数据验证。总的来看,在制造业开启新一轮补库存,地产投资可能回升的预期下,但基建投资收到地方政府举债监管和经济数据挤水分的拖累,预计2018年整体投资增速稳定。
1-12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录得7.5%(7.8%)。但同时我们注意到,12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13.7%(12.7%),以及12月三线城市房价环比上涨等数据显示12月地产有回温的迹象,结合近期部分城市"松绑"地产政策以及当前地产的低库存水平,和政府对于土地供应的持续投放,1-12月开发商本年购置土地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录得15.8%(16.3%),均对后续地产投资提供一定支撑。但毕竟当前政府强监管政策和地产调控政策仍在延续,12月地产销售额的回升到底是季节性还是趋势性的回升,还需更多数据验证。
1-12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4.93%(15.83%),基建投资暂时企稳。1-12月基建的三大板块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分别为0.8%(1.1%)、21.2%(22.5%)、14.8%(15.6%)。近期政府强监管趋势不改,1月18日,中国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严禁险企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要求担保。地方政府不得向险企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融资平台作为融资主体的,应主动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2015年1月1日起其新增债务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多个省份争相给经济数据挤水分的影响下,后续基建投资将继续承压。
汽车拖累消费
2017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为9.4%(10.2%),整体消费收到地产和汽车拖累有所承压。分类型来看,12月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0.1%(10%)、9.3%(10.2%)。12月房地产相关消费和汽车消费当月同比分别增长0.7%(2.7%)、2.2%(4.2%)。网上商品和服务累计同比增速为32.2%(32.4%)。从限额以上消费分类来看,基本消费类中,日用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速分别为5.4%(7.9%)、9.7%(9.5%),可选消费中,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的增速分别为0.4%(4.4%)、2.2%(4.2%)、12.5%(11.9%)、8.7%(8.4%)。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