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股票名称: | 股票代码: | 分享时间:2018-01-23 09:25:10 |
研报栏目: 港美研究 | 研报类型: ![]() | 研报作者: 丁俭,李晓红 |
研报出处: 中投证券 | 研报页数: 6 页 | 推荐评级: 无 |
研报大小: 661 KB | 分享者: luc****24 | 我要报错 |
核心提示:内地资金持续经港股通买入港股后选择持有,截至1月中,经港股通持有的股份总值超过1.03万亿港元,内地投资者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已增持约6%流通市值股份,而且比重正上升。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市场对2018年盈利仍偏向乐观,预期会较去年增长一成。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而且,市场亦逐步调高盈利预期,相比去年9月底时已上调了15%。几个板块的盈利预测调升幅度最大,包括非必需消费、能源及金融,其中非必需消费如汽车及博彩股获较显着调升。本周我们推荐会德丰(20.HK),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港股大势分析
盈利改善及内地资金推动港股创新高
内地资金持续经港股通买入港股后选择持有,累积港股比重一直增加。截至1月中,经港股通持有的股份总值超过1.03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只有3%。不过,现时港股通未包括所有股份,只可交易445只目标,因此相关股份持仓的占比更高。港股通股份总市值为31.9万亿港元,撇除大股东持有、可随时在市场交易的流通市值只有17.5万亿港元,这表示内地投资者自港股通开通以来,已增持约6%流通市值股份,而且比重正上升。这些股份主要是大型股以至是恒指成份股,支持指数上升但很大量中小盘仍相当疲弱。
内地资金带动港股成交金额去年起逐步上升,1月上半月日均成交金额更显着增加至1,418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均值增长逾5成,接近2007年10月港股升逾3万点时。历来最高日均成交金额出现于2015年4月,当时沪港通开通不久,市场憧憬会出现如现在大量资金持续流入,推动该月日均成交金额接近2,000亿港元,由此可见港股距离当时的炽热气氛仍有一段距离,而且现时的基本面较当时稳固。
部份投资者忧虑股市急升后会大幅下挫,其中一个理据是香港GDP增长放慢难以支持股市升幅。过去25年港股跟香港GDP增长走势很多时候都相似,普遍的解释是经济表现好带动企业盈利上升,支持股市表现,反之亦然。然而由于数据收集困难,GDP数据往往十分滞后,季度数据要个多月后才公布,难以用作预测股市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GDP并非单向影响股市,虽然经济好坏牵动股市表现,但股市同样会影响GDP起伏,股市畅旺刺激消费以至投资信心,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反之亦然。
由于内地企业及投资者对港股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本港GDP跟港股的关系正减弱。截至2017年12月底,香港上市公司数目为2,118只,其中H股、红筹及内地民企分别为252只、159只及640只,合共1,051只,数目占港股近一半。由于当中包括内银及腾讯(700)等大型企业,因此内地企业的市值及成交金额占比更大,分别为66%及78%,由此可见内地企业对港股有重大影响。如腾讯为港股最大市值股份,其业务重心在内地而本港的收入贡献微乎其微,其盈利增长不会直接反映在香港的GDP,本港经济对集团的影响亦相当有限。另一方面,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仅占中国GDP一部份,因此特别过去几年港股走势跟内地GDP关系亦不大,投资者难以用香港及内地GDP预测港股走势。
推动港股上升的因素之一为盈利增长优于市场预期。港股这次升浪由2016年底开始,当时中国经济及企业盈利开始回升,加上内地推出包括供给侧在内的经济改革改善企业营环境,市场纷纷开始调高盈利预测并带动股市向上。相比2010年至2015年期间,恒指成份股整体盈利增长呆滞,市场对盈利前景较平淡导致估值一直低迷,股市反复横行了一段长时间,即使于2015年因沪深股市急升而一度上涨,但都缺乏基本面支持无以为继。
市场对2018年盈利仍偏向乐观,预期会较去年增长一成。而且,市场亦逐步调高盈利预期,相比去年9月底时已上调了15%。几个板块的盈利预测调升幅度最大,包括非必需消费、能源及金融,其中非必需消费如汽车及博彩股获较显着调升。市场亦上调能源包括石油及煤炭股盈利,特别是上游油股直接受惠油价过去一段时间急涨。金融则主要为市场对内险及内银股盈利前景改善。
截至1月中,过去一个月恒指升幅达11%,国指表现更佳累计上升15%,大幅领先沪综指的6%。带领港股上涨除腾讯(700)外还有包括内银及内险等的中资金融股。国指领先的主要原因是,其成份股几乎完全侧重中资金融股,当中包括10只内银股,占指数比重高达一半;内险股占指数23%、券商及其他金融占5.4%,所有金融股合计占高达78.4%,因此完全受惠最近中资金融股上扬。相比之下,恒指所有中资金融股比重只有约24%,远低于国指的水平。
由于MSCI将于6月纳入A股,支持内地股市上升,而且昨日内银股急升,A股的升幅普遍高于H股,令AH溢价扩阔。假如A股出现大幅上升,这不一定利好港股表现。市场或忧虑会出现如2015年初时,内地股市于短时间内大幅飙升,吸引大量资金利用沪深股通流入沪深股市,港股不但没有受惠内地股市急升,反而表现相当疲弱,直至内地股市升市尾声港股才上扬。虽然内银AH溢价正扩阔,但是H股的成交金额却高于A股,显示它们仍受惠内地资金持续流入。而且现时港股仍显着较内地股市强劲,暂时未出现如2015年的情况。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